http://www.injmedicalcare.com.tw/fr/custom_35472.html 研究報告知識分享 研究報告知識分享 【哈佛研究:空氣品質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  一項題為《辦公室強化通風系統的經濟、環境與健康影響》的聯合研究中的發現。 該研究由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健康與全球環境中心、紐約州立大學上州醫科大學分校、雪城大學和美國暖通系統服務商Carrier共同發起。此前該課題組一直致力於研究「綠色建築對認知功能的影響」。   研究人員考察了7座美國城市的員工在4種不同暖通條件下的工作狀態,得出以下發現:在辦公樓內將通風率提高兩倍後,每位員工的年均能源耗損大約在14美元到40美元之間,然而每位員工每年提升的工作效率價值6,500美元(約21.1萬元新台幣)。當辦公室啟用節能通風技術後,每位員工的平均能源耗損甚至可以降到1美元到18美元之間,而每棟大樓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只相當於0.03輛行駛汽車的排放量。   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博士生Piers MacNaughton說:「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研究對強化通風的好處只做了保守估計,因為我們只研究了它對認知系統的影響。公共健康文獻顯示,提高通風率還有一些其他的益處,比如降低請病假​​的頻率,這對工作效率有非常明顯的影響。」 【美國俄亥俄大學的研究:接觸空汙 增早產風險】   過去常聽有人在說連呼吸都會胖,這句話現在有可能是真的。根據美國俄亥俄大學的研究結­果,實驗的白老鼠處在高污染的空氣中,經過10個禮拜,體內的體脂肪明顯增加,髒空氣­真的會讓人變胖嗎?國內的教授指出,這是因為pm2.5吸入體內會隨著血液四處攻擊人­體器官,一旦攻擊到胰臟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就會引發糖尿病和肥胖的問題。 【接辛辛那提大學研究:接觸空汙 增早產風險】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辛辛那提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孕婦如果在懷孕後期接觸大量空汙物質,早產風險就會上升。   在城市地區,空汙來源主要來自柴油廢氣,空汙顆粒大小與健康風險息息相關,若是較小空汙粒子,很容易進入肺部,並引起各種心臟、肺部嚴重疾病。   研究作者表示,雖然風險增加幅度並不大,但還是會造成影響,所有懷孕女性都可能承受這種風險。如可減少空汙濃度,讓空汙濃度降到美國環保署標準以下,女性接觸小粒子空汙所產生的早產風險,就能減少約百分之十七,整體孕婦早產率就能減少百分之二點二二。   研究團隊分析二○○七年到二○一○年間的新生兒出生紀錄,涵括近二十二萬五千名單胞胎新生兒,這些新生兒當中,有一萬九千多人為早產兒,研究比對每天空汙紀錄,結果發現,當孕婦接觸高濃度空汙,且空汙標準超過美國環保署標準,早產風險便上升。此外,年齡四十歲以上孕婦、黑人孕婦、沒有接受產前護理照顧的女性與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也較容易有這樣的風險。狄佛蘭蔻醫師曾在二○一五年發表研究指出,孕婦在懷孕晚期接觸高濃度空汙,死產風險也會增加百分之四十二。 【「空汙」每年悄悄取走700萬條命】   「空氣」這個比IS還可怕的殺手,每分鐘奪走全球13條人命,每年靜悄悄取走700萬條人命,初估台灣至少每年有3萬人受害。據《遠見雜誌》最新一期「台灣九大死因都是空氣惹的禍」報導指出,台灣十大死因中,九項都與「空汙」有關,肉眼看不到的PM2.5,可侵入人體肺泡,滲透血液循環系統,引發各類疾病,小自氣喘、過敏、皮膚炎,大到肺癌、肝癌甚至是老人失智。     研究也指出,近幾年來台灣患者的肺癌發生位置,由靠近肺門轉向周邊,可能與肺癌成因已由抽菸轉向吸入空汙的PM2.5有關。據國健署資料顯示,近30年來台灣肺癌罹患人數、死亡人數頻創新高,2014年死亡人數高達9167人,肺癌更連五年登上國人「癌王」。   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多數國家肺癌患者都以男性居多,但在台灣男女比例卻是6:4。其中男性近七成抽菸,罹患的肺癌中有六成是肺腺癌,但女性達九成五未吸菸,肺腺癌卻高達八成。   近30年來,肺癌一直居女性癌症第一死因,更年年攀升,其中的肺腺癌更是女性頭號殺手。最可怕的是,肺腺癌初期無異狀,一般X光也檢查不出來,必須透過微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才能發現,等出現症狀時,往往已來不及。更有許多研究機構不斷發布成果證實PM2.5也會增加糖尿病、高血壓等風險,甚至連肥胖都有關。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的研究報告也證實「空汙跟壽命有關」。 【中央研究院:台率先發現 PM2.5增肝癌風險】  肝病堪稱國病,而台灣近年頻傳細懸浮微粒(PM2.5)空污問題,兩者竟有關聯。台灣領先全球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長期暴露於PM2.5會使肝臟發炎,研究並證實無慢性病毒性肝炎、不菸不酒者,吸髒空氣也會增加罹肝癌風險。醫界警告,PM2.5會刺激血管收縮及全身發炎反應,導致腦、心、肺等多處疾病,建議從戶外回到室內應立即洗手、洗臉。   中國霾害來襲,或工廠、汽機車廢氣等境內污染物累積,都讓全台PM2.5濃度頻達危害等級最高的紫色指標。PM2.5「紫爆」不僅使氣喘過敏、呼吸道疾病患者大增,研究並證實會引發心血管疾病、肺病,上月底甫獲國際重量級期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刊登的台灣研究,更率全球之先證實長期暴露於PM2.5會增加肝癌風險。    肝臟發炎會導致肝硬化或肝癌,研究團隊抽血檢驗所有收案對象肝功能指數GPT,依檢驗值分為高(高於45單位)、中(15到45單位)、低(低於15單位)3組,指數愈高代表肝臟發炎愈嚴重,肝癌風險愈高。 【美國心臟協會期刊:PM 2.5 危害大,中風與腦部萎縮的風險大增】   許多研究已證實懸浮粒子會對人體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進而導致哮喘、肺癌、心血管疾病等,除了這些可怕的慢性影響外,最新一項研究更指出,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可能損害我們的腦部,導致認知功能出現障礙,及增加不自覺型中風(silent stroke)發生的機率。      這項新研究刊登在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期刊《中風》(Stroke)中,由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主導研究。研究人員針對居住於美國新英格蘭地區 943 名 60 歲以上的健康成年人進行調查,收集受試者居住地與主要交通幹道間的距離,利用核磁共振攝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觀察其腦部結構影像,並與居住地空氣汙染程度作比較。   研究結果發現,PM 2.5(直徑小於或等於 2.5 微米的懸浮粒子)每增加 2 立方米微克(μg/m3),腦部萎縮機率就會增加 0.32%,相當於「一年腦部自然老化的程度」,研究人員表示,通常會發生腦部萎縮,主要為腦部神經元損失伴隨老化的情況。   除了腦部萎縮外,研究人員也發現,PM 2.5 每增加 2 立方米微克,罹患不自覺型中風(silent stroke)的機率會高出 46%,這種中風型態通常只能透過腦部掃描發現,症狀並不典型,但卻可能是嚴重中風的前兆,且與認知功能障礙與痴呆有關。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空氣汙染是如何改變人們的腦部結構,但先前曾有研究指出,腦部萎縮與發炎情況加重之間可能有關聯性,因此研究人員懷疑,空氣汙染可能導致發炎情況加重,甚至造成後續對腦部產生的不良影響。   【空汙來襲別運動?研究:運動好處勝壞處】   研究發現,騎自行車和走路帶來的好處勝過空氣汙染帶來的有害影響。英國劍橋大學這項研究並發現,即使在遭受高度空汙的城市,益處仍遠大於風險。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BBC),研究人員表示,固定運動能降低罹患糖尿病、心臟疾病及數種癌症的風險。 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Royal Colleges of Physicians)曾表示,空汙每年造成4萬名英國人早死。   研究人員分析流行病學研究資料,做出電腦模擬,比較在不同地區身體活動和空汙間的利弊。研究發現,在空汙嚴重性屬於普通的都市區,壞處開始大過好處的引爆點是一天騎自行車7小時或走路16小時。研究並發現,在少數高度汙染城市,每天騎自行車超過半小時,空汙帶來的風險就可能大過運動帶來的益處。研究結果發表於「預防醫學」期刊(Preventive Medicine)。但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周遭環境空汙資料庫中,僅1%城市汙染水平嚴重到會出現這種情況。 【重視空污 台大教授陳志傑:PM2.5比大陸飛彈還可怕】   細懸浮微粒PM2.5已成為全球關注的污染物,而大陸的霾害更是週邊國家民眾心中永遠的痛。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志傑教授表示,PM2.5可穿透一般口罩直達人體肺部,國人十大癌症死因可能與PM2.5有關。PM2.5的危害程度比大陸飛彈還可怕。   專門製造口罩的業者康那香公司,28日,舉辦PM2.5與健康研討會,由該公司董事長戴榮吉主持,邀請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長白志中、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志傑教授出席,共同探討PM2.5的危害及應對措施,了解全球與台灣目前政府法規發展,進而破除PM2.5造成的恐慌與疑慮,提升民眾對PM2.5的理解及防護能力。 台大公衛學院公布數據指出,國人每年暴露在PM2.5環境,死亡人數超過6千人,佔全國每年死亡率的19%,其中,雲林、南投及高雄高達21%以上。中南部的工廠及火力發電廠等污染源,就產生3成左右的PM2.5,因此,致死率也跟著拉高。   環保署今年公布的監測資料指出,除台東縣外,台灣所有縣市的PM2.5值,3年平均均未達標。PM2.5已被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列為一級致癌物,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空污與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具有強烈相關性,在PM2.5越高的環境,猝死的機率也會增加。   戴榮吉董事長表示,大陸的霾害已影響到週邊國家,我國就是其中之一,而日本也是受害,但日本民眾時時戴口罩以保健康,國人卻沒有這種習慣。近來,細懸浮微粒PM2.5的危害,民眾已有所警覺,環保署或各地環保局也會公佈細懸浮微粒PM2.5的指數,顯見相關單位已開始重視。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志傑教授表示,PM2.5可穿透一般口罩直達人體肺部,國人十大癌症死因可能與PM2.5有關。對此,國內不要再製造更多的污染,境外傳來的PM2.5如超標時,儘可能在室內,並加強個人的防護工作,除口罩外,臉部的密合也很重要,因為,PM2.5的危害程度比大陸飛彈還可怕。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長白志中表示,民眾防護PM2.5的危害,其所戴的口罩必需重視,口罩的濾材、密合度等都必要考量,希望透過產官學界共同合作,訂出口罩的測試標準,不僅可以讓業者遵循,也可確保民眾健康。 【醫藥保健-8成髮廊甲醛超標 最高達10倍】   根據台大公衛學院最新一份調查發現,因美髮用品在操作過程中必須經過加熱、吹乾等動作,以致8成的髮廊室內空氣甲醛濃度高過法令限值(1小時值0.08ppm)的規定,甚至有髮廊高出近10倍,專家提醒,長期處於這樣的工作環境,恐對身體造成危害。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顯示,台灣約有3萬4000家的美容美髮店,從事美容美髮工作的勞工更是高達數十萬人,美髮業勞工的工作環境問題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勞動部委託據台灣大學公衛學院環境衛生研究所進行《連鎖美髮作業勞工作業環境有害物暴露調查研究》,研究團隊針對國內10家連鎖美髮業者進行抽驗,發現8成髮廊空氣樣本甲醛濃度超過《台灣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的標準值。   根據《台灣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的規定,空氣中的甲醛含量最高每小時為0.08ppm,但這些抽驗的美容美髮店家中,多因通風不良、空調設備等因素,導致室內空氣無法對外流通,髮廊內的各個角落幾乎都可測出甲醛,濃度分別從0.008ppm至0.83ppm(平均0.26ppm),從0.1倍到10倍不等。但由於《台灣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並未將理髮廳內列為管制場域,因此無法可罰。   計畫主持人、台大環衛所所長蔡詩偉表示,研究中發現,髮廊的工作區域的甲醛濃度高於產品儲存區、洗髮區及櫃台等處,推測是因為工作區域常進行美髮服務,操作過程中包含塗抹、加熱、吹乾等,都可能使產品中的甲醛揮發至空氣中。   蔡詩偉表示,除了產品導致室內甲醛濃度飆高外,店家為了講求環境的舒適度,往往採取分離式冷氣,並沒有額外設置抽風機,讓室內外空氣互相對流,又更加重了空氣中有害物的累積。 依照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署建議,若作業環境甲醛8小時時量加權平均濃度超過0.1ppm,勞工每年須接受訓練,並進行身體檢查,調查是否有暴露甲醛所造成的症狀。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建議,消費者若發現到髮廊後,眼睛、呼吸出現不適,最好趕緊離開,避免誘發氣喘,而髮廊店家最好能在室內加裝抽風機,讓室內外空氣能互相流通,減少讓勞工吸到甲醛。